1.血液分析仪:一般要求用抗凝的静脉血,尽可能不用皮肤穿刺采血,因为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和细胞与血浆的比例常不一致,与静脉血的差别则更大。从技术角度讲,毛细血管采血量较少,特别对一些全自动的仪器,不易采到足够量,更不能在有疑问时重复检查。因此,除了少数不易取得静脉血,如婴儿、大面积烧伤,以及某些需要经常采血检查的病倒,如血液病、肿瘤化疗等以外,均应用静脉血实验。
2.采血容器: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血液质量,防止操作者受血液感染,多用真空采血系统,既可使血液分析达到自动化又可进行质量控制和保证操作者安全。
3.抗凝剂:1993年ICSH推荐用EDTA二钾,其含量规定为1.5- 2mg/ml血。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数目及大小,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也最小,而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,文献报道及笔者的试验都证实EDTA盐抗凝血在采血1h内。MPV较即刻检查有明显升高,1h后基本恒定,1—8h各点比较恒定,随时间及温度变化不大,尤其在室温条件下,几乎成为一条直线。因此在某些病例,特别是动态观察MPV变化时应予以注意。笔者的实验证实,EDTA二钠对CBC检查与EDTA二钾抗凝血相比无明显变化,且试剂价格低廉,但其溶解度较低,用指血在小臂抗凝时,EDTA二钠不易得到满意效果,如采用静脉血并且与抗凝剂能充分混合,EDTA二纳可以代替EDTA二钾使用。
4.血液的贮存上述抗凝血在室温下WBC、RBC、PLT可稳定24h,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—8h.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,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,故需作镜检下分类者,应及早推制血片。虽然4℃条件可延长血液贮存期,但血小饭不宜在低温下贮存,否则会影响PLT和MPV值,不能及时检验时,血液应在室温保存。
5.血液的稀释:在使用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时,血液需经预稀释后方能检验,此时应特别注意稀释溶血现象。所谓稀释溶血,是指血液经高倍数稀释后,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,血细胞自行溶解的现象。故稀释血液后应尽快测定,否则RBC不准,进而又可影响Hct、MCV、MCH及MCHC的测定。使用特别的附着有溶血抑制剂的稀释标本杯,可避免此种现象。